文字报道

新华社:理论物理学家侯伯宇:终生治学垂典范

(新华社  2011年12月27日报道)   他是国际知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把一生奉献给了理论物理研究,他创立的“侯氏理论”被称为“中国的骄傲”,虽然他已去世一年多,但他的精神依然激励着许多人。他生前是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教授——侯伯宇。   中共陕西省委决定追授侯伯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开展向侯伯宇学习活动。    “侯氏理论”   侯伯宇1930年出生,1956年考入西北大学物理系,并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后来,他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攻读研究生。1973年,他投身西部建设,在西北大学从事理论物理和数学物理的教学研究工作,一干就是37年。   侯伯宇生前致力于理论物理研究,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侯伯宇致力于群论在物理学中应用研究,解决了国际权威未能完成的重要定理证明。   1983年5月,侯伯宇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乔玲丽博士合作,推导出一系列非定域守恒流结果,运用对偶变换找到了给出所有无穷多个守恒流生成元办法,这一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冠以“H-变换”或“侯氏理论”。   “导师一生成果卓著,在国际理论物理学界名气很大,实话实说,科学研究早已融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至于科研成果能给他本人带来怎样的声望和利益,并不在他的考虑之中。”侯伯宇的研究生、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教授石康杰说。   在侯伯宇心目中,学术价值是最神圣的,科学本身超越了一切。有一次,他的学生帮助他整理科学院院士申报材料发现,他居然舍弃了发表在影响广泛的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反而收录了一些发表在普通期刊上的论文。他解释说:“有些论文,虽然发表的期刊档次很高,但真正的学术价值不及另一些论文,所以我要选择那些更具生命力的文章。”   侯伯宇专注学问。他参加会议,只参加学术研讨,不参加观光游览。   为了使西北大学的物理学科后继有人,他主动辞去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职务。他说:“我最适宜的岗位是科研第一线。虽然物理学界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多数已不在科研第一线亲自动手,但我感到自己还有精力,在难得的科学春天中,继续与同事及学生一同向国际舞台冲刺。”   上世纪80年代后,一些国外及北京、上海等地知名高校多次以优厚待遇邀请他前去任教,都被他婉言拒绝。他说:“西部更需要我,那里的学生更需要我。”  为人师表   “我们西大人最津津乐道的是以侯伯宇教授的姓氏命名的‘侯氏理论’。”西北大学党委书记乔学光说,“其实,在他的身上除了‘侯氏理论’,还有很多和‘侯氏理论’一样宝贵的东西,他的奉献精神、工作态度,他的高尚品格、师德风范,都值得我们高校教师认真学习。”   “恩师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他不仅给我们传授知识,塑造我们的学术品格,更用他的正直、善良、宽容和认真,塑造我们的人格,并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学生如此评价他。   听侯伯宇讲课,学生们普遍感觉有点“吃不消”,通常从早上8时开始到中午12时,中间仅休息10分钟。   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公休日,也没有节假日,每天都是他的工作日。即使逢年过节和学生在一起,讨论的还是科研问题。   西北大学物理系教授杨战营曾经是侯伯宇的学生,提起多年前导师对自己的帮助,仍感动不已:“十几年前,我读硕士期间,因为家中经济困难,便萌生了‘辍学’的想法,导师得知后当面告诉我,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并要我安心学业,经济上的困难他一定会想办法解决。”   从教37年,侯伯宇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多名,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7名,许多人读研期间就在现代物理前沿做出了创造性成果。目前,这些学生中,有15人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  创新求索   2006年,侯伯宇开始向“数学中的几何Langlands纲领如何在量子场论和弦理论中实现”发起冲击。   业内人士深知,超弦理论和量子场理论是数学物理以及理论物理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其中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待解决。   然而,横祸飞来,一场人生大难重创了这位老科学家。2007年8月,77岁的侯伯宇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专注于课题研究,不料,噩耗从天而降:唯一的儿子和心爱的孙子在加拿大遭遇车祸,双双遇难!然而,经历这一悲剧的第二天侯伯宇就回到办公室,第三天就又站到了讲台上。   学生们发现,侯伯宇不但没有减少课时,反而比过去更多了。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他每天都要给学生上课。这个学年中,他承担的前沿动态研究课达600个学时!   2009年11月,侯伯宇被确诊患了膀胱癌。但他谁也没有告诉,就前往北京参加学术会议,他说自己承担的那个科研项目更重要。   不得不住院后,他曾经问医生,能否为他争取三五年时间,让他把课题做出来。   侯伯宇身受病魔折磨,却依然放不下科研课题。他的学生陪同他去做检查时,他还经常携带最新的论文随时研读。他对推轮椅的护士说:“请你推慢一点儿,我要看书。”   卧床之际,他不能看科研报告了,就让学生代读,虽然他的记忆思维衰退了,却从不忘记,并敦促学生一定不要放弃学术研究。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写下:“以创新湮灭顽疾之痛苦,以创新来消灭死”。2010年10月6日,侯伯宇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西北大学师生在学校草坪广场举行了烛光悼念活动,学生们用蜡烛摆放出“侯老先生,一路走好”的字样,伴着点点烛光,表达对这位可亲可敬老人的敬仰与哀思。   挽联“格物探理,终生治学垂典范;数理并重,一世耕耘育英才”,是对侯伯宇一生的概括。(新华社专稿)

(作者:许祖华 编辑:陈朝辉)

上一条:陕西日报:侯伯宇:生命因信仰而绽放辉煌 下一条:光明日报:为了"中国的骄傲": 追记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西北大学教授侯伯宇